前言
通过23年一揽子化债等一系列操作下,债券收益直线下降,延续至近期来看,截止3月6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2.3%,下行至2.27%,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突破2.5%,下行至2.43%,两者的收益率不断创历史新低。
关于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分析重要因素:首先,两会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GDP目标设定5%、财政赤字率3%等等。其次,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重要助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先生在两会中也表示: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最后,当前债券市场“资产荒”的背景仍未改变,卖方市场仍然持续,债券发行量仍在控制中,信用风险维稳降低。
根据以上内容,关于债券市场收益实现触底反弹的条件,我们从政策预期和债券市场两个层面分析:
1、政策预期
政策超预期,本次两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窗口,因为仅靠经济基本面自发性回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财政政策的刺激是收益反弹的重点关注因素,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现已经对长期债券的利率造成了下行影响,对于接下来的发行,或有对冲工具进行平衡。但“稳增长”政策力度预计偏强。
24年货币政策上大概率会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利率的下调,迫使债券收益进一步下行,但债市因资金不断涌入,其活跃成交或会上拉部分债券的收益。
资金面边际收敛,随着2023年12月以来资金利率中枢的明显回落,市场对于资金偏紧的担忧明显消退,短期来看资金面边际收敛的可能性不大。但综合来看,债市基本面仍偏强,短期内反弹概率较小,投资者应做好心理预期。
2、债券市场
供给端方面,市场情绪上仍是卖方市场,信用债供给端整体平稳,但存量债券的收益率仍持续下降,细看城投债及产业债,债券收益已经进入2.8%时代。需求端方面,机构投资者是债券市场的主力选手,因此机构投资者是债券需求端的重要支柱,货币政策的宽松态度使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加大,加之债券信用风险降低,机构投资者对债券产品配置积极,资产荒的局面短期内无法迅速改变,所以机构配置止盈的可能性不大。
信用风险方面,可关注风险事件冲击,在经济稳增长以及防风险的背景下,未来的信用环境或整体稳定,尤其是“一揽子化债”加持下城投债风险可控,短期内发生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冲击的可能性不大。
3、总结
根据以上关注重点,可见短期内可能很难有触发债券收益明显回调的因素发生,但不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市场基本面上,仍值得继续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