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者购买私募基金时,经常会提到一个专业词汇“业绩报酬计提基准”,那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等同于固定收益的承诺吗?

一、什么是业绩报酬计提基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业绩报酬”,即管理人为基金创造的正收益,只有管理人创造的正收益超出了基金合同约定的标准,其超出的部分才会收取相应比例的金额作为管理人报酬。那么引申出来就是基金管理人需要收取多少比例呢?

此时“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便应运而生,这个计提的基准是一个水平线,只有当投资者的收益率超过这个水平线时,基金管理人才能收取部分收益归自己所有。

打个比方(数据无真实性,只是作为案例理解概念):投资者A购买了一只基金,通过持有,获得收益率10%,基金合同约定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为7%,且基金管理人会收取基准以上的30%作为业绩报酬。此时,基金管理人会收取=(10%-7%)*30%=0.9%,这个比例作为管理人的业绩报酬,需要从投资者的收益中扣除。

如果该投资者收益率只有6%,管理人将不会收取业绩报酬。

二、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的作用

使得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投资者利益趋于一致,激励基金管理人更好的管理运作基金,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投资收益。

三、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等同于固定收益的承诺吗?

不等同。

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仅作为计算业绩报酬的依据,既不是对投资收益的预测,也不代表管理人对投资者保本或最低收益的承诺,更非基金管理人或任何第三人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可取得的利益所作的任何承诺或保证。

业绩报酬计提基准更像是基金管理人希望达到的目标,好比有的父母会跟孩子说:“这次考试成绩如果你达到了100分,我就带你去游乐园”一样的意思,这是一种达到目标的奖励,而不代表未来的考试一定会考取100分。

当前很多投资者潜意识误认为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等于管理人的业绩承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投资的过程中,不应单纯以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为导向,更应结合基金管理人过往业绩表现、市场环境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