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聊过:通过财报数据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两个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本期我们来聊聊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看看有没有一些比率指标可以衡量,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偿债能力,一般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我们在分享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用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得到的流动比率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类比一下,是不是可以用企业的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在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有个假设条件,那就是企业会用流动资产变现得到现金后去偿还流动负债,这个假设也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那么,企业用长期资产变现所得的现金,会去偿还长期负债吗?企业的长期资产一般包括厂房、设备等,如果企业将这些资产变现后,你真的会认为企业会第一时间去偿还长期债务?别太天真啦。因此,类比用“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值”这种方式来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显然不是很合理。到底如何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呢?我们知道企业偿债,偿还的是本金和利息,因此要想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入手。
企业在偿还利息之前的盈利,实际上包含了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等。这里需要讲一个概念:
息税前收益,它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所得税和利息。它就是在偿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企业赚到的钱,这笔钱是企业可以用来偿还利息的。我们用息税前收益除以利息,得到利息收入倍数。我们一般用这个比率来衡量企业在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盈利能够偿还几次利息。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这个比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就越强。
举个简单的例子,可能大家会更好理解:
假如你成立的新公司第一年,净利润520万元,100万元的所得税和130万元的财务费用,按照上面讲解的概念公司,可以计算出你新公司的息税前收益为750万元=520+100+130。用750万元除以130万元,得到你公司的利息收入倍数为5.8。这个5.8表示你公司赚到的钱够还5.8次利息,公司偿还利息的能力是很“杠杆的”。
另外,很多人会选择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这种方式虽然粗糙,但分析的方向大体靠谱。粗糙,是因为负债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用它来衡量长期负债显然是“粗糙”了些;大体靠谱,是因为企业借钱越多,越无法偿还,用它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还是比较直观、靠谱的。
资产负债率,又称为财务杠杆,是企业负债总额占企业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它反映了企业的全部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资产所占比重的大小,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
可能小伙伴们会有疑问,为何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要如此“绕弯弯”,难道没有直接反映企业偿还长期债务能力的比率指标吗?确实,目前没有一个比较好用且直观的比率来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如果不行,大家可以自行去查看会计参考类书。既然没有直接的方式,上面讲解的利息收入倍数、资产负债率,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分析思路。
总之,对于大部分的投资者,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时,没必要像专业投资机构、研究员那样,事无巨细,必须分毫不差。只要通过财报数据的计算,能够分析出公司长期偿债能力是向好还是向坏即可,没必要纠结在小数点后一位,还是两位。同时,在计算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注意一些异常数据、指标等,找到异常背后的原因,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