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企业的资产分为两类:一是流动资产,一是非流动资产。那他们的资产价值如何衡量?和公允价值有啥关系?什么又是公允价值呢?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它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资产的价值,一般会有两种形式:一是资产购买时的成本;一种是资产在市场的现时售价。

哪种形式,更能体现资产目前最真实的价值呢?可能第二种是最能体现资产目前的价值。但第二种形式的资产价值,在实际衡量操作时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很难在市场上找到一模一样的资产的售价,来衡量该资产现时的价值。

因此,会计师们习惯将资产购买时的价格当做该资产的价值记录下来,这个价格就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很显然,这个历史成本是不客观的,当市场波动时,历史成本是没办法体现出资产的价值变化。

那么,有没有哪类资产的现时价格是特别客观的?只要一说到它,所有的人都会给出同一个价格?是的,这类资产存在,估计小伙伴们也猜到了。没错,它就是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类资产。这类资产都会有一个当前的客观的价格,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达成共识的。当然,除了金融资产外,房地产也有客观的价格,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达成共识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金融资产和房地产类资产,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它们所处的市场,非常活跃,现时价格非常容易达成共识。达成共识的资产价值,便是我们常说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某个资产或负债在市场上被买卖双方在自愿、知情的情况下,愿意交换的价格(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祥和)。这个价格反映了资产或负债在当前市场上的真实价值。

公允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我们简单来讲解一下每种方法。

市场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比较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如,如果你想出售一辆二手车,你可能会查看市场上相同型号、年份和状况的车辆的售价,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你的车大概值多少钱。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足够多的、可比较的参考类似资产。

收益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预测资产未来能够产生的收益,并将其折现到当前价值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个出租的商铺,你可以通过预测未来几年的租金收入,然后使用适当的折现率将这些未来收益折算到现在,从而估算出商铺的价值。

成本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重新获取或构建一个相同或相似资产所需的成本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假设你有一块土地,如果现在重新购买或开发一块相同大小和条件的土地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那么这块土地的公允价值就可以根据这个成本来估算。

上述的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条件,企业在选择评估方法时需要考虑资产的特性、市场条件以及交易目的等因素。例如,对于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资产,市场法可能更为适用;而对于未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收益法则可能更加合适;对于那些没有市场交易或者未来收益难以预测的资产,成本法则可能成为更好的选择。

以上是今天关于“什么是公允价值”的话题分享。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时,首先要弄懂定义、概念,知其所云,才能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