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分享了“再聊流动资产”,本期我们继续聊聊上市公司财报中“非流动资产”科目。我相信:对上市企业财报,看得多了,想的多了,分析的多了,将“财报语言”训练地像母语一样,自然流畅,谈吐自然。

我们知道,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区别点在于:是否能在一个经营周期内将自身完全变为现金。相较于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会稍差一些,它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以分众传媒2023年度财报展示为例,如下:

分众传媒2023年度财报展示为例

1.长期股权投资:它是指不准备在一年或更长时间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主要有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或其他长期投资等。

2.固定资产:官方解释,指企业为生产、经营、管理等目的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用非官方的语言来说,就是使用时间长且有比较高的价值,主要为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存在。啰嗦一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是有损耗的,因此它的价值会随着损耗而逐渐降低,这个损耗就是我们常说的“折旧”。

3.在建工程:概念如字面意思,指的是正在建设尚未完成的工程。我们在《第94期:操纵财报的痕迹辨识》分享过:在建工程,因总值高、进度和造价难以准确界定的特点,成为财报操纵企业的最爱。因此,我们阅读企业的在建工程数据时,一定要翻看企业承诺将“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是否如期兑现、“在建工程刚转固,便开始大修或技改”是否存在“猫腻儿”。

4.无形资产:它的特点是无法触摸、看见,但具有价值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比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我们在《第10期:分析财报背后的秘密—“无形资产”》详细介绍过上面这几个科目的含义,各位可移步查阅。

在非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科目——“商誉”。关于商誉的介绍,在《第28期:财报中的商誉》中详细聊过,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商誉,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产生的,别有用心的人,会借助“商誉无须摊销”的特性,降低后期的折旧费用,从而使得公司的利润表表现得更加亮丽”。

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对财报中的概念、知识点、逻辑关系等,再怎么啰嗦也不为过。当我们阅读企业财报,能如阅读“儿童读物”一般顺畅,能看透财报背后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前期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当然,也请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