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财报中的新三类金融资产”,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财报中负债以及作为投资者该如何看待它。同时,也要了解负债科目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负债,它是债权人的权益,享有按照约定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它从属性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需要归还的本息总额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本息因某种外在的因素或企业自身信用等因素变化而变化,总额不固定。这一类负债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另一类是需要归还的本息总额是确定的,它属于“其他金融负债”,也可以叫作“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作为投资人,我们应如何看负债呢?拿到上市公司财报时,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负债:一是依据负债的来源,可以分为融资性负债、分配性负债、经营性负债;二是依据是否承担利息,分为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融资性负债、分配性负债、经营性负债”:

融资性负债,它是指企业因运营或投资需要,借贷或发行债券带来的负债。它是靠企业信用或资产抵押等付息借款,到期后偿还本金。在财报中,它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科目。

分配性负债,它是伴随企业盈利而产生的,应该支付但截止报表日还没有支付的股利和所得税,它在财报的体现是“应收股利”和“应交所得税” 。关于分配性负债,有一个点需要我们注意:上市公司计划分红,一旦通过股东大会同意,分红所需现金金额就会变成一笔负债,变成公司欠股东的钱,需从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科目,划入负债的“应付股利”科目,导致公司净资产下降。我们知道: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所以有些上市企业会“狠狠”地宣布一笔分红,降低净资产基数,从而在净利润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净资产收益率(ROE)。因此,当我们看到公司实施大额现金分红时,不要“无脑”将其视为利好,请停下来多想想“真正的目的”。

经营性负债,它是伴随企业经营性活动产生的,主要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职工薪酬等。

对于负债,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能够覆盖,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有啥情况,它现在手头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能够偿还债务。还有,我们也要注意企业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和同行比较下,最好是行业内龙头企业对比一下,大幅高于或低于,都是值得我们去怀疑的。

以上,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的“负债”科目时,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来看,比如从负债的来源、是否承担利息来分析。在理解负债来源、属性分类等,我们还需要对此科目可能存在的“有息负债占比太高或太低、大幅度分红”等异常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