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议论美联储降息的事情,好像大家都很关注这件大事,都饶有兴趣地讨论着降息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等等。
我们总听到“央行降准了”、“央行开始降息了”……,那么,什么是降准?什么又是降息呢?开始说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央行”。
央行,究竟是哪家银行呢?是中国银行?还是工商银行?都不是。它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简称“央行”。在国内,你永远不会看到有人去“中国人民银行”开户,因为它不是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而是“银行的银行”。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管理货币流动,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存款、贷款、清算、结算等服务,同时也是其管理者和监督者。
央行,它的主要经济作用:①稳定经济平稳运行;②抑制通货膨胀。没理解?不用急,我们一个个看。
①经济平稳运行
经济,是由市场里无数次的交易组成的,有交易,一定就有买卖双方。比如,你发了工资,花了3000元买了一部手机。手机店的老板赚到这3000块钱,很高兴,给老婆买了一件衣服。而服装店的老板,因为赚到这3000块钱,便带着家人去吃了一顿好吃的。你会发现,你的3000块钱,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不断传递,实际达成了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经济效益。
这就是“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依次传递,便使得经济在不断的交易中持续增长”的乘数效应。
但是,这种趋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当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于是会大笔消费,甚至借债消费,此时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也就是“繁荣期”;而当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觉得未来充满不确定,不知道哪天会失业、会破产、会创业失败,于是人们勒紧腰带,省吃俭用,消费降级。这样一来,你不买手机了,手机店的老板没了收入,便不能给老婆买衣服……此时经济处于“萧条期”。
上述现象,交替出现,有繁荣,有衰退,有萧条,有复苏,在震荡中持续上升,这便是经济周期。
于是乎,为了降低经济周期的大开大合,央行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平滑经济周期,实现经济平稳增长。②抑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大家应该不陌生。经济学定义,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和服务的普遍价格上涨的经济现象。大白话理解,就是“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且普遍上涨,钱不值钱”。如前段时间,20元一斤的豆角,35元一棵大白菜……。
通货膨胀适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怎么理解呢?通货膨胀,让人们感觉“钱不值钱,物价一天一个样儿”,赶紧把钱取出来,花出去。于是,花钱多了,交易多了,经济自然便增长起来了。
但是,失控的通货膨胀,则会让全国人民的财富缩水。最典型的例子,是解放前夕,国民政府下的中国,恶性通货膨胀,老百姓买一盒火柴,需要领着一麻袋的钱……。
这时候,央行的第二项任务便来了,平衡好通货膨胀,让它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能刺激经济增长,又不能带来负面后果。
聊完央行及其作用后,我们开始聊“降准降息”。
降准降息,它是央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流动性和经济活动。
看到了吗?降准里的“准”,是指“存款准备金率”。那么,啥是存款准备金呢?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比如,当银行收到10000元时,它不能把这10000元全贷出去,而必须把其中的一部分,比如15%,存在中央银行这里。这部分钱,便是“存款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发生挤兑,可以用这笔钱来应急。
明白了。降息里的“息”,是指“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它是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设定的,用作衡量整个金融市场借贷成本的参考利率,如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清楚了“准”和“息”,那么“降准降息”就不难理解了。
降准,就是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实际上是银行内部的资金宽松,等同于增加了市场资金的供给,加快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
降息,就是央行通过降低基准利率,如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来降低整个市场利率水平。这有助于减少个人或企业的储蓄意愿,增加投资或消费,从而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
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了吧。降准降息,是我们的大央行来操作的,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物价,刺激经济增长等。
既然降准降息,是央行发起的,那就不要忘记央行的主要任务:①经济平稳运行;②抑制通货膨胀。至此,相信你也应该明白“降准降息”背后的真实目的啦。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