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是由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主要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益性项目。其具有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收益具有“性价比”等特点,‌城投债在债券市场备受欢迎。本文就城投债本身的特点与其他债权做对比,帮助广大投资者加深了解。(本文“城投债”默指标准化城投债)

1、城投债与国债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发行主体方面,城投债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背靠政府;国债的发行主体是中央政府,对比之下两者都是具有高信用等级和安全性,但安全性上国债仍是高于城投债。

收益率方面,城投债的收益率高于国债收益率。城投债通常被认为是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债务,而国债通常作为其他投资的基准,所以包括城投债在内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基本都高于国债的收益率。

流动性方面,城投债和国债流动性都高,但城投债略低于国债,国债的交易市场活跃度更高一点。除城投债外,对比其他资产,国债的流动性都是相对更好的。

所以,在安全性都高的前提下,城投债在收益率上占有优势,但是在流动性上略低一点,但流动性仍然足够。

2、城投债与产业债

产业债是指去掉了城投债部分的信用债。发行主体方面,城投债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而产业债主要用于房地产、钢铁、能源、电力等多个领域,其发行主体具有多样性,同时对产业债主体的信用等级很难统一判断,参差不齐。所以在发行主体上城投债具有更高的信用等级。

产业债的风险和收益率根据发行主体和行业不同而变化,总体来看,产业债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但相对风险也更高。拆解来看,风险的判断源于两部分,一是信用来源、二是偿债来源。城投债的信用来源是地方政府,偿债来源与城市基础设施及政府收入息息相关;产业债的信用来源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行业地位等,偿债来源是企业的盈利。所以,产业债受行业周期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投资风险相对更高。

收益方面,因为产业债本身风险大,所以收益率也会更高。

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时,城投债被视为较为稳定的投资选择。

3、城投债与非标城投/其他非标资产

非标资产,即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相对于标准化金融资产而言的,主要包括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融资租赁、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金交所业务等。

城投债与非标城投/其他非标资产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其受监管程度不同。城投债受监管程度高,一方面,城投债本身发行必须经过相关监管部门严格的监管审批;另一方面,城投债产品,无论是账户、备案、运作都是有严格的第三方独立机构监管。此外,城投债信息披露程度更高,投资者可以通过第三方官方机构进行查询产品净值或相关数据,以悉知产品运行情况。而非标城投/其他非标资产受到监管不够严格且市场不透明,投资者很难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导致非标资产的违约事件频频发生,对比城投债至今零实质违约。

非标城投/其他非标资产发行者为了吸引投资者,其非标资产产品的收益率通常会高于标准化城投债。但随着国家对非标资产的监管趋严,强调地方债务化解,非标资产可操作空间下降,未来也会逐步往标准化产品转型。

流动性方面,非标资产的流动性通常较差,一般以持有到期为主,中途无法及时转让出售。但城投债流动性较好,可以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交易。

综合对比城投债与非标城投/其他非标资产来看,虽然非标资产收益率更高,但伴随的风险却高出很多,且流动性差。

4、总结

各类资产均在收益率、风险、流动性上各不相同,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综合判断,并关注国家政策与行业信息等做出在大环境下的最优选择。自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政策”直到现在,城投债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但伴随着的是市场投资者对城投债兑付的信心十足。债权的选择是相对的,在银行一年期存款收益下调至1.35%、非标资产频频爆雷等背景下,城投债仍是投资者家庭稳健理财的优质选项。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