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以来,受经济环境和市场情绪的影响,债市持续走强,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5%下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创20年来最低。央行对此高度关注,在8月9日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释放了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的信号。
1、报告要点
在《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以下简称《报告》),央行关于货币政策及债券市场传递了许多重要信息。
1.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报告》提出,要合理把握信贷与债券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针对市场关注的通胀问题,央行认为: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
1.2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关注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变化
央行强调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因此债券收益率维持低水平的态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下行的节奏与幅度。在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中,央行指出:“6 月下旬,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2.2%关口,创20年来新低,已明显偏离合理中枢水平,不断累积金融风险。”央行也经宣布开展国债借入操作,称“必要时将择机在公开市场卖出,平衡债市供求,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
根据债券市场实际情况,央行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中强调:“人民银行灵活调整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力度,既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又避免债市情绪进一步过热。”同时,央行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下一阶段,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关注经济回升过程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变化。”
1.3投资者宜审慎评估资管产品投资风险和收益
在债市火热背景下,一些固定收益类资管产品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对此央行也进行风险提示:投资者宜审慎评估资管产品投资风险和收益。首先,是如何看风险和收益。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在打破刚性兑付的环境下,长期看资管产品无法同时兼具“低风险”和“高回报”, 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要承担高风险。其次是如何看底层资产收益和资管产品收益。资管产品的收益最终取决于底层资产。再次是如何看过去的收益率和投资者未来可实现的收益率。理财产品动态发布的年化收益率是按过去一段时期的收益率,线性推算出来的,投资者未来赎回产品时实际获得的收益率是不确定的。最后是如何比较选择不同的产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产品。
2、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水平
市场猜测这次可能会把债券市场收益率推至合理的位置,那么所谓合理的位置在哪里呢?首先,根据《报告》中“6 月下旬,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2.2%关口,创20年来新低,已明显偏离合理中枢水平”这一表述可知,10年期国债在2.2%左右的水平是不合理的。其次,《报告》指出,“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安全资产相对缺乏等因素的扰动”。我国经济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将支撑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当然,长期国债收益率在回调过程中出现一定反复是正常的,这是受市场供需关系、投资者行为等短期因素影响的结果。有市场人士分析表示,从近年市场正常运行情况看,2.5%至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3、投资启示
首先,投资者要理性地认识到,任何提升收益率的投资行为,都很难绕开实际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部分资管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投资者需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切勿因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承担过高风险。
其次,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面对市场波动应保持定力,树立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的理念。特别是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过于短期化的投资行为更容易放大利率风险。
最后,从事实来看,个人投资者在债市波动中更易遭受损失,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首日,在机构投资者居多的银行间市场未见波澜,而交易所市场则呈现“大起大落”的态势,不少“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已经蒙受损失。因此,参与长债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需具备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对于缺乏相关经验的投资者来说,购买优质的债券型基金产品可以相对省心地参与到这个投资机会中来。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