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分析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本期我们来看看“固定资产”可能会存在哪些舞弊的情况。
在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因为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企业需要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进行系统分摊,如果上市公司虚增固定资产,难道需要“先造假,以后分期还”?所以大幅虚增资产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下面,我们分析了解一下固定资产和一些关联性概念,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一、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当期销售收入与期内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其中,平均固定资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平均固定资产 = (期初固定资产 + 期末固定资产) / 2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一个衡量企业有效使用固定资产产生收入能力的财务指标,它也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或转化为销售收入的速度。
与同行或自身往期比较,这个数值过低,可能意味着公司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偏低;这个数值过高,可能意味着公司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有可能还意味着公司产品往往会有较低的毛利率。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同行业中其他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情况的“横向比较法”和分析上市公司历年的固定资产相关指标情况的“纵向比较法”,来分析上市企业的固定资产有无“虚增”猫腻。
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预期可供企业使用的年限,它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重要依据之一。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固定资产的类型、质量、维护状况、技术进步、行业特点以及法律法规等。
企业一般可选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基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限平均法: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年限
工作量法: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当年实际工作量/总预计工作量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剩余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总和
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寿命内加快得到补偿。
所以,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或使用寿命,将对上市公司各期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或较同行规定较短的使用寿命,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较为保守,反之则较为激进。
三、固定资产净值率
固定资产净值率,它是一个财务比率,它表示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固定资产净值率 = (固定资产净值 / 固定资产原值) × 100%,其中固定资产净值 =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 = 购买固定资产时的成本价值,累计折旧 = 截至某一特定时间点,固定资产由于折旧而减少的价值总额。
这个比率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更新速度,是衡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资产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固定资产净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固定资产相对较新,更新速度较快,可能反映了企业较高的资本支出和投资强度;而该比率较低则可能意味着企业的固定资产较为陈旧,更新速度慢,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资来进行更新和维护。
总之,作为一名投资者,我们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净值率、使用寿命、折旧以及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进行分析,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祝好,感谢各位。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