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分析了“其他非流动资产”,本期我们来看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可能会存在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不会选择负债科目造假,主要原因是因为负债虚减的金额有限,不如虚增资产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但,我们也不能排除某些上市公司存在故意夸大预收款,误导投资者认为其业绩优秀、达到其隐藏利润或调节利润的目的等行为。下面我们逐项来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中会存在哪些可能的“风险”,需要投资者注意。

一、有息负债

有息负债,是指企业需要偿还利息的负债,一般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科目,部分还会包括有息的应付票据等。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有息负债和上市公司总资产或货币资金比较,以评估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如,我们用有息负债与总资产比值,来看上市公司与同行业同等企业比较,如其比例过高,那我们就需要警惕。同时,有息负债过高,也会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费用过高,过高的财务费用会侵蚀上市公司较多利润,容易引发资金链危机。

二、预收款

预收款(与营业收入相比)的上市公司,往往意味着公司在行业内有较强势的地位,这对公司的现金流也有益处。但是,较高的预收账款,尤其是明显高于同行上市公司,我们也要分析一下是否真的合理。

三、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也称为员工薪酬或工资,是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为其员工提供的报酬。这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负债,通常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生产人员薪酬计入生产成本中的人力成本、车间人员薪酬计入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研发人员薪酬计入研发费用中的人工薪酬、销售人员薪酬计入销售费用中的人工薪酬、行政及财务等人员薪酬计入管理费用中的人工薪酬。

有时有些上市公司人均薪酬较同行过低时,我们要看其所在地域、与实际经营所在地的当地最低工资对比。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期初期末余额与当期增加金额来推算应付职工薪酬账期。如上市公司应付职工薪酬账期明显较同行长,有一种观点认为,此举或为上市公司平滑业绩或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业绩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将利润藏匿在应付职工薪酬中,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牛叉)。

四、应付账款与净营业周期

净营业周期,它是一个衡量企业从投入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到最终销售产品并收回现金所需的时间长度的财务指标。它是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和企业在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上的效率。计算公式:净营业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该数值越低,往往越说明上市公司善于利用供应商的资金为自身谋利。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此科目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