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分析了“营业成本”,本期我们来看看“税金及附加”可能会存在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在财报中,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费和附加费用。这些税费和附加费用通常包括但不限于: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其他税种等等。一般情况下,通过该科目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舞弊现象难度极高,但该科目可以协助我们推测上市公司资产或业务构成占比。下面我们逐项来看,不同类型的税金可以协助我们进行哪些“风险”排除,需要投资者注意。
一、通过“房产税”来判断上市公司房屋的真实情况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以在征税范围内的房屋产权所有人为纳税人。房产税的税率有两种:一种是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征,也即从价计征;另一种是按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计征,也就是从租计征。房产税的征税范围一般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不包含农村。有时候,过低的房产税可能意味着虚增房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甄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此类情况。
二、文化事业建设费
在财报中,文化事业建设费是一项特定的费用,它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对提供广告服务和娱乐服务的企业征收的一种规费。这项费用的征收目的是为了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拓宽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渠道。有些上市公司会通过虚报销售额、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计算错误、未及时反映政策变动以及内部控制缺失等行为造假,可能导致文化事业建设费的不准确记录和申报。
三、消费税
在财报中,消费税是指企业在销售某些特定商品或提供某些服务时,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政府缴纳的税款。消费税是一种间接税,通常由最终消费者承担,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作为纳税人负责向税务机关缴纳。消费税的征收范围通常包括烟草、酒类、高档化妆品、高档手表、高档珠宝、汽车等奢侈品和某些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此科目可能存在的造假风险包括虚报销售价格、利用关联交易降低税基、虚假出口退税、产品分类错误、销售收入不入账、以及伪造账簿记录等手段,用以逃避税款或粉饰财务报表。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考虑税金及附加涉及到的税金种类繁多,在分析上市公司时,一定要结合政策、对比印证、反向推断等方式,对上市公司的此科目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逐一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以便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