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资产减值”,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财报中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所得税是什么意思,它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企业所得税,是上市企业通过生产、经营和投资产生了利润,按照国家税法要求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它是一个会计概念,上市公司在会计做账处理与税务局计算税收处理之间存在差异(比如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计算的时间点不同、科目界定不同等),这些差异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会逆转,其中“递延”可以简单理解为“推后”,它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方面。

递延所得税资产,用来记录会计认为税务局多收的所得税,将其视为本公司暂时存放在税务局的一笔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用来记录会计认为税务局少收的所得税,将其视为本公司欠税务局的一笔负债。

由上述的概念可以看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当于预先交付了税款,资金暂时被税务局占用,而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当于推迟纳税,可以看作是公司接受了税务局给的一笔无息贷款。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股东比较有利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拿到了一笔无息贷款,有钱了,短期可以做点其他事情,赚些收入)。而不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资产负债表科目中的“递延所得税”时,除了理解基本概念、包含内容及产生的原因外,我们还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此科目可能存在的各种“存疑”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