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份企业财报,翻到企业利润表(一般为合并利润表),可以看到大致包括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综合收益总额、每股收益等八大科目。
通常情况,作为投资者比较关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那么它们的产生其实就是上述八大科目层层罗列、剥离相关费用后得到的,大致过程如下:
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得到的就是企业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加(减)与营业活动无关的其他收入和支出,就得到了利润总额,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税前利润;与营业活动无关的收入和支出,应该好理解,比如政府的补助、来自社会上的捐赠等,或者企业对外的捐赠、行政罚款等,这些项目很明显,与营业活动无关,所以被定义为营业外收入或支出。
得到利润总额后,再扣掉企业的所得税,就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都非常关心的净利润;但我们看的是一张合并报表,所以净利润中包含着归母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两个部分。
另外,如果企业有对外投资的话,这些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的变化,还有可能带来企业利润的调整与变化。这部分变化的内容,被称为“其他综合收益”;净利润叠加上这部分损益之后,便得到“综合收益总额”;根据归母净利润、股东股数等数据,可以计算出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计算出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市场报出的每股股价,为企业进行估值了。
总体上说,从营业总收入到净利润、每股收益的过程,就是上述科目的层层罗列和剥离相关费用的过程。
我们清楚了总营收到净利润、每股收益的过程,接着细看一下各个科目,其中“营业总成本”中,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以分众传媒2023年财报为例)
这里,我们要讲一下“必然费用”和“非必然费用”两个概念。必然费用,它是指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的费用;非必然费用,则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么不一定产生,要么产生的数额大小不定,不是必然产生的费用。
明白了两个词的含义,OK,那么我们来看上图中哪些是必然费用,哪些是非必然费用?显然,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这几个项目是任何类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的必然费用;而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这些项目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也可能不产生,所以是非必然费用。大篇幅来讲这两个概念,有啥用啊?别着急,我马上要说“核心利润”这个概念了。
核心利润,即营业总收入减去必然费用得到的利润值。公式表示为:核心利润=总营收-必然费用=总营收-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
知道“核心利润”的概念了,也知道它的公式了,然后呢?有啥意义啊?不会就是一个噱头吧?有着急了不是,慢慢听我说呀。
企业核心的经营业务,应该带来核心的经营利润,核心的经营利润才是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产生的根源。通过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核心利润,是排除了企业一切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后,所产生的利润。因为排除了一切与经营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影响因素,所以核心利润是观察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质量的一个不错指标,也是我们在阅读企业利润表时重点关注的。
因此,在核心利润之后,包括营业利润之后的任何一个能影响最后净利润波动的项目,“异常”高或低,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背后原因。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利润表时,核心利润之外,任何一个项目的过大或过小、造成净利润大增或大减,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原因嘛,这里要划重点啦,因为核心利润之外的费用或收入,都带有一定的“非必然性”,既然是非必然性的,那就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在突然变化而增加净利润的时候,就有粉饰报表的可能。
OK了吗?清楚为何我要说“核心利润,才是我们在阅读利润表时重点关注的”!因此,我们在看利润表时,主要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查看企业有无利润产生。有营收无利润,必定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需要排雷或干脆剔除掉。
(2)运用小学数学运算,计算出企业的核心利润。核心利润,是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检验企业利润质量。
(3)查看“非必然费用科目”有无异常,并找到异常的原因。所有“非必然”性增加企业净利润的行为,都值得我们好好分析和审视一番。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要和各位小伙伴们分享的内容。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