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企业靠什么赚钱”中说过“从长期来看,企业赚钱是为了股东创造价值,不然,投资者也不会选择投资该企业。”。既然投资了该企业,成为了该企业的股东,那该有哪些权益呢?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主要包括什么,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我们在阅读上市公司财报中的“资产负债表”时,在“所有者权益(也叫股东权益)”一栏,会看到“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四个科目。以贵州茅台2023年度财报示例,如下:

贵州茅台2023年度财报示例

在《第49期:股东权益》,我们聊过这四个科目的含义,今天再唠叨一遍,是想让小伙伴清楚:作为投资者,我们在所投资的公司中到底有哪些权益。

我们知道,股本是指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股本金额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股本的总额,体现了这家公司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上限。

股东投资一家公司,一般有两种方式:①股东拿一笔钱或其他资产,投入到公司;②公司所赚取的钱本应该归股东所有,但股东将这笔钱留在公司,也算是一笔投资。当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比注册资本多,那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所谓的资本公积。比如,小明的公司上市时,发行了1亿的股票,每股面值1元,那就意味着1亿股对应着1个亿的股本。如果小明的公司每股售价为20元,相当于筹集了20亿元资金。在这20亿元的资金中,只有1个亿是股本,剩余的19亿便是资本公积。

公司收到股东投资的钱后,开动机器,生产经营。一般情况下,公司经营赚钱后,并没有把赚到的所有钱都分给股东,而是留下一部分。这一部分被公司放在两个项目中:一个是盈余公积,一个是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它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科目,它是法律不允许企业分配的利润,也即企业要按照规定从税后净利润中留存部分资金,比例至少为10%。比如,小张的公司今年赚了100万元,按照规定至少将100×10%=10万元作为盈余公积留存。

公司留存盈余公积后,还剩余一部分钱是可以由企业自由分配的。我们在“投资成本如何计算”聊过“分不分红,看企业自愿”。也就是说,对于剩余的这部分钱,企业可以选择分红分掉,也可以选择不分红。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及股东意见来决策。

比如刚才的例子中,小张留存盈余公积后,剩余90万元,他和公司股东商议(股东大会)后决定:明年打算扩大生产,需要用到一笔钱,决定留存一部分钱后,将其中的40万元分红掉。这样剩余50万元用于明年的投资,就是所谓的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也就是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它可能在以后年度继续进行分配。

通过上面的分享,我们清楚:股本、资本公积,是从公司以外“拿”进来的钱,而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由公司经营后内部留下的钱。由此,作为投资者或一个公司的股东,我们投入企业的资本,在财报数据呈现上便是上述几种形式,这便是股东的权益项了。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