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有两种逻辑,一种逻辑是自下而上,一种逻辑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从公司的基本面开始,逐渐延伸至行业分析和宏观分析。自上而下,则是从宏观分析开始,延伸至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由此可见,行业分析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是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因此掌握行业分析的框架对投资人来说至关重要。
因为自己在咨询公司工作,经常会做一些行业的行业研究和标杆研究工作,在我看来,做好行业研究的第一要义是勤奋,第二要义是形成自己的分析框架。勤奋是什么意思呢?勤奋是指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获得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包括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如果没有信息的输入,再好的框架也分析不出所以然,所以“勤”尤为关键。说完勤奋,再来跟大家讲讲我平时使用或者我收集到的一些有用的行业分析的框架,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是行业分析的SMART模型,这个模型来自于我读和君商学院时的课堂。SMART模型,立足五个维度去分析一个行业。
首先是S,S既包括规模,也包括结构。我们在研究一个行业时,首先就需要去回答这个行业的未来的市场规模以及增速如何,判断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然后再看看这个行业有哪些玩家,处于产业发展的哪个阶段,产业链上下游都有谁,以及竞争强度如何,判断行业各环节的盈利能力。
其次是M,M主要指的是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M的分析,可以了解行业企业不同的战略选择,每类公司如何基于自身的资源能力去组织产品和服务,各个模式之间优劣势如何,未来将如何演变。
然后是A,A主要值得是行业的资源,资产被谁占据,资源是否具有稀缺性,以此判断成本结构以及议价能力。
再次是R,R包括规则和政策,政策主要看所处行业是否被国家鼓励,是否契合国家和区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受政策的影响程度;规则简单来说就是行业的黑话,通过规则的分析,要了解这个行业独特的属性,是否有易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比如说这个行业的人群消费和偏好变迁与其他行业相比,是否具有不同。
最后是T,主要分析这个行业有哪些关键性的技术,以及技术对这个行业的影响。
以上是行业分析的第一个模型。
第二个模型,我比较推崇黄燕铭老师的行业研究框架,在此简单做一个展示,如果大家需要,可以加我微信(leesir678)获取文件,文件里简单举了一个家电行业的分析示例。
第三个模型,是鹅厂的赖旭川老师的内部培训资料,也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
除了行业研究框架之外,行业研究的一般套路,赖旭川老师也做了分享。
第四个模型是麦肯锡行业分析的模型,将行业分析分为行业概况与趋势、行业特征、客户行为、行业细分与竞争格局、投资并购五个维度。
除上述四个模型之外,还有很多关于行业的框架,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通过对上述框架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行业研究的要素无外乎规模、增速、趋势、模式、历史、结构等要素。
因此,在做行业研究时不必局限于具体框架,与其记住招式,不如苦练心法。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资料的收集、分类与总结,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加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发心必然可以做出一份及格的行业研究报告。
最后,讲一下自己平时如何做行业研究。当我拿到一个行业研究任务时,我一般会从规模及增速,产业链结构这个维度最先入手,抓住这两个关键点,研究清楚基本就对这个行业有基本的认知了。然后,再根据研究目的,补充研究趋势、模式、政策、模式、技术等要素。
总体而言,行业研究是一个既需要方法,又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想成为一个行研高手,必须日复一日的锻炼,希望大家都能够形成自己的行业研究框架,早日成为行研高手。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