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分析了“期间费用”,本期我们来看看“营业外收入”可能会存在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在财务会计准则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企业无须付出代价,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配比。它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债务重组利得、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的、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收入作为企业非经常性的收益,其确认和计量有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因此可能成为企业财务造假的风险点。下面我们逐项来看,可能存在哪些“风险”,需要投资者注意。
一、虚构或提前确认营业外收入
企业可能通过虚构不存在的交易或事件来虚增营业外收入。例如,企业可能伪造捐赠收入或赔偿金收入,声称收到了一笔不存在的捐款或赔偿,从而在财务报表上虚增收入。企业也可能将预期在未来才能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提前确认到当前期间。例如,企业可能提前确认了一笔尚未实际收到的赔偿金或预计的保险赔偿,以提升当前期的收益。
二、隐瞒成本或负债
与营业外收入相关的成本或负债可能被故意隐瞒或低估。例如,企业在出售资产获得收益的同时,可能未充分披露与之相关的税费、维修费用或潜在的法律风险。
三、非经常性收益的经常化
企业可能将某些一次性或非经常性的营业外收入处理为经常性收入。例如,企业可能将因出售子公司获得的收益,描述为常规的投资收益,以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估。
四、关联交易的不公允定价或错误分类
企业可能通过与关联方的交易来虚增营业外收入。例如,企业可能以高于市场价格向关联方出售资产,从而在交易中确认额外的收益。 企业可能将某些收入错误分类为营业外收入,以避免在主营业务中体现潜在的问题。例如,企业可能将因产品质量问题而支付的赔偿金,错误地归类为营业外收入,而非作为销售成本或费用。
五、不合规的政府补助确认
企业可能在不符合政府补助条件的情况下,仍然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例如,企业可能在未完成政府补助项目要求的情况下,提前确认补助收入。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考虑到营业外收入非上市企业主营业务且不具有经常性,因其收入来源多样,很容易被投资者忽略,当这个科目占比较大时,我们还是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此科目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