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股票价格与股票价值的关系”,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财报中有哪些基础知识点容易被忽视,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1、财报起止时间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企业可以按照行业或企业的经营特点,自己设定经营财报年度的起止时间,比如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它的财报年度是从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4月至6月算第一季度,以此类推。国内上市的企业,通通按照自然年为经营年度,也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2、财报披露时间 财报按照经营时间,分为年报、半年报、一季报或三季报。按照规定要求,上市企业需要在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披露年报;在一季度结束后的1个月内披露一季报,但一季报披露时间不得早于年报;8月底之前披露半年报;10月底披露三季报。其中,年报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所以上市企业年报的准备时间最充分,信息披露最详细,可信度最高;其次是半年报;一季报和三季报相对简单,仅参考了解基本数据。
3、财报范围 上市公司经营,一般是由上市公司本部和它通过投资或协议控制的子公司构成,财务报表中的三大报表,应分别提供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合并报表,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法律实体,它是将上市公司本部和全部子公司,看做一个“虚拟的企业集团”来制作报表。也就是,将上市公司本部和全部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并抵销“虚拟企业集团”内部各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交易及债权债务,最终反映“虚拟企业集团” 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投资、交易及债权债务关系。
4、权责发生制 利润表依据“权责发生制”进行编制,是最容易造假的。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来确定“应该得到的收入”和“应该支付的费用”,而不考虑实际是否收到或支出了现金。所以,有时候实际没有收到钱,可能被算作本期收入;没有付出去的钱,可能被记录为本期成本;明明已经收到了钱,可能不是本期收入;已经付出的钱,也可能不是本期成本。
5、少数股东权益 上市企业在制作合并报表时,是将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都合并进来,这样无形中将本属于合作伙伴的少部分股份所对应的资产、负债、以及利润(或亏损)也合并进来。所以,在合并报表中会有一个科目单独记录这些数据,这个科目叫作“少数股东权益”。
6、PB与PE PB叫作市净率,用“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也可以为“公司总市值÷归母净资产”;PE叫作市盈率,用“股票价格÷每股收益”,也可以为“公司总市值÷归母净利润”。
PB=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股票价格×公司总股本)÷(每股净资产×公司总股本)=公司总市值÷归母净资产;
PE=股票价格÷每股收益=(股票价格×公司总股本)÷(每股收益×公司总股本)=公司总市值÷归母净利润。
7、董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及报表附注 阅读财报时,这些都是需要仔细阅读的,尤其是董事会报告,最好是将多年的连在一起读。通过前后对比,可以判断董事会说话是否可信,对市场判断是否准确,对企业掌控力的强弱等。对于上市企业必须披露却又不太想让你明白的东西,一般都藏在附注里,财报附注是投资者必须阅读的内容。
8、提前发布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 上交证券交易所规定: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若预计全年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应在1月31日前披露业绩预告:①亏损;②扭亏为盈;③实现盈利,且净利润同比上升或下降50%以上(符合,但上年同期基数较小的,可以申请豁免披露);④期末净资产为负值;⑤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时,除了常规的一些财务指标外,更应该留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基础内容,比如财报附注、董事会报告。而且,我们在阅读财报时,应该进行横向(与同行),纵向(与过去)对比阅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