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生产类资产中“在建工程””,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企业生产类资产中无形资产及研发支出有哪些基础知识点容易被忽视,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但可以单独辨认的资产,比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版权和非专利技术等。
无形资产也需要计提“折旧”,不过它的折旧被另外取名叫“摊销”。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如果能确定,那么它的摊销方法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类似,但其残值一般设置为零;如果不能确定其使用寿命,那么就不能做摊销,只能期末做减值测试。和固定资产一样,无形资产一旦减值确定,不允许转回。
无形资产可能是买来的,也可能是股东出资投入的,还可以是企业内部投资研发的。如果是买来或股东出资投入,我们需要关注交易价格是否公平,是否通过高价购买价值难以判定的无形资产。如果是企业内部研发的,需要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①研究阶段,是企业为了获取新技术或知识进行的探索性活动,这个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②开发阶段,是指研究成果或知识已经形成,为了将其进行商业化而进行的活动。这个阶段,支出符合条件的(认为形成成果的可能性、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回报等)可以记录为无形资产(称之为“费用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在实际情况中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在确认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及费用资本化是否合理,只能在非常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下,通过财报附注披露信息独立判断,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利润更高的企业,更愿意把研发支出都计入费用,这样可以减少当期税收支出,利润数据的可靠性会相对高一些。对于那些经营困难或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费用化会显得资产很少、利润很低,他们会选择费用资本化,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资产,让财报更好看些。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在分析上市企业的无形资产时,要分析其来源、过程阶段、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是不是无形资产具备潜在核心竞争力、有无美化财报的意图等等。我们一定要对上市公司的此科目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