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生产类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及研发支出””,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财报中持有待售资产及负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哪些地方。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持有待售资产及负债指的是上市企业计划出售,且基本上确定会在一年内完成出售的非流动资产,主要有生产类资产、资产组合、控股子公司、联合营企业(它是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合称)股权等。
阅读企业财报时,只有在满足下述条件时,才可以将生产类资产、控股子公司或联合营企业股权等相关资产划入“持有待售资产”,将相关负债划入“持有待售负债”:①该资产或资产组合可以立刻出售;②该出售极有可能(出售,已获得相关机构批准;已与购买方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出售协议等)在一年内完成。需要注意,一旦资产或资产组合归入“持有待出售”科目,企业就不用再为它们计提折旧,会导致当期利润增加。
在资产、资产组合或股权变更为持有待售时,按照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中较低值,作为“持有待售资产”的账面价值。如果是公允价值低,差额部分就是持有待售资产的减值准备。该减值,计入当期利润表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算作当期费用。但截止出售完成前,如果持有待售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减值准备可以转回,转回可以增加当期利润。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在阅读企业财报“持有待售资产及负债”科目时,需要明白“出售的是什么资产?出售条件是不是满足?出售价值多少?是否合理?减值有没有做?出售前公允价值提升带来的当期利润提升是不是企业有意为之?”等等,我们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此科目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