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生产类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本期我们来看看生产类资产中“在建工程”等科目有哪些基础知识点容易被忽视,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踩坑。
在建工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上市企业正在建设的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更新改造等尚未完成的工程。在建工程是一个中间状态,它一边消耗“工程类物资”,一边创造“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一旦建设完成,便会转成固定资产,与中间状态说“再见”。
会计准则规定,在建工程不需要计提折旧。因此,有些上市企业会利用这一点,在建工程完成后迟迟不进行转入固定资产,尤其是在建工程师数量巨大,持续多年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的上市企业,我们有必要对该行为产生怀疑(有合理解释除外)。
上述情况,如果上市企业没有让人信服的合理理由,这种情况一般会存在两种风险:一是,在建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但上市企业为了避免折旧(折旧,算当期费用,要从利润表中扣除),美化当期利润,故意不将其转入固定资产;二是,上市企业通过在建工程,将公司的钱支付给虚构或关联的承建人或供应商,然后再以采购该公司商品或服务的名义,变成营业收入流回公司(为了掩人耳目,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因此,这种在建工程往往会在转固拖延中寻找机会,通过“长期停建”、““意外损毁“等名义,择机计提高减值损失,堂而皇之地进行“毁尸灭迹”。
投资者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时,可以注意一处数据:如果随着公司投入资金数量的增加,而在建工程进度不仅没有同比例增加,反而停滞不前或者进度减少,这种现象可能意味上市企业“存在猫腻”,需要找到可以服众的合理解释,如果没有,果断排除(千万不要对这种本质就“很龌龊”的渣男,抱有任何幻想)。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考虑到在建工程是一个“中间状态”,在建状态完成,就会“再见”。而且,在建工程不计提给了“花心”企业操纵的可能,因此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时,我们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此科目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一旦发现“渣男”倾向,果断分手,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