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财报中经营类资产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包含什么,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股权投资的对象,包括上市公司的股票,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上市公司投资其他公司的股权,可以按照影响力分为控制、重大影响、无重大影响三种类型,也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子公司、联合营公司、小股投资三种类型,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各类型的情况。
子公司(控制),它是上市公司实质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其中持股100%的子公司,叫作“全资子公司”。一般情况,界定“控制”的主要依据如下,符合任意一条都可认为是控制:
①直接或间接持有超过50%的股份;
②通过协议或约定,拥有超过50%的表决权;
③在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里占多数席位;
④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任免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⑤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公司的财务或经营政策(不能控制但对其有重大影响的,分为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两种)。
上面讲述的“有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认为有下述情况的,一般说明上市公司对投资对象有重大影响:
①上市公司在投资对象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拥有席位;
②上市公司向投资对象的关键管理或技术岗位派出员工;
③上市公司参与投资对象的经营或财务决策制定;
④上市公司对投资对象之间有重大关联交易且该交易对投资对象的日常经营有重大影响;
⑤上市公司持有投资对象20%~50%的股权;
⑥投资对象日常经营关键技术依赖上市公司提供。
上面的分享中,有两个概念: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这里分别说下。
合营公司,是指上市公司因为股权比例或协议约定,无法独立作出投资对象的经营或财务决策,同时其他一个或多个股东未经上市公司同意也无法单独作出决策。常见的模式有:各持股50%股权,章程约定公司经营或财务决策需要半数以上股东同意;持有34%股份,章程约定决策需要2/3以上股东同意;拥有1/3股东席位,但决策必须获得2/3以上董事同意等。
联营公司,是指除了合营公司之外,其他有重大影响的投资对象,就叫联营公司。
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首先记录在上市公司本部的资产负债表(也即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里。需注意:上市公司在制作合并报表时,要合并所控制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因此,子公司股权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里会消失,只剩下合并报表商誉科目里记载的收购商誉。
另外,关于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会有哪些“猫腻”,普通投资者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将会在下一期和大家分享。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经营类科目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要理解概念、分类以及可能异常现象。我们还需要对上市公司的此科目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