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营业利润”,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财报中净利润是不是意味公司挣到了钱,净利润与现金有何区别,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便是企业的净利润。但通常情况下,“净利润≠挣到钱”,两者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如何解释?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四家公司A、B、C、D,都采购了1000元货物,转手以1300元卖掉,并支付了各种税费100元。我们以“购货款是否支付”、“销售款是否收到”为条件,列出下述矩阵情况:

净利润与现金有何区别

通过上述矩阵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四家公司虽然在公司财报账面上均记录了“净利润200元”(核算后),根据会计记账原则(前期分享“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导致四家企业账面上实际现金情况不同。正因如此,企业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并非意味着企业“挣到了钱”。我们可以将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对照来看,用“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来衡量企业的净利润的含金量。当该比值连续数年大于1,可能企业是一台“印钞机”;反之,如果该比值连续数年远小于1,那就要提高警惕,分析原因,避免踩雷。

我们知道“净利润≠挣到钱”,因此当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会因某些需要,言辞凿凿地向市场承诺“未来公司净利润将达到多少或净利润增速将达到多少”,我们有必要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毕竟许下这种承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基本没啥难度。另外,类似表格中C、D类型的公司,其账面上的“利润”,一般很难维持长久。这种“纸面”上的收入和利润,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无法永远欺骗所有人,毕竟他们不产生任何现金流,还要真实付出各种税收。

总之,“净利润≠企业挣到钱”,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时,要心里默念。当上市公司管理层信誓旦旦说“公司净利润未来可以如何如何”,作为理性投资者的我们,一定要不喜不悲,坦然理解净利润的真实性、有无异常现象、是否存在“猫腻”,从而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