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利润和现金流哪个更重要?”,本期想和各位小伙伴聊聊“在财报视角下,所有的企业都在做三件事”,是哪三件事,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分享之前,先问各位小伙伴一个问题: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要求企业做财务报告,做三张报表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财务报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财务报告是用来描述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告诉大家企业在从事哪些经济活动,情况如何。因此, 投资圈里流行很广的一句话:“财务报告是上市企业的体检报告,是股票投资的说明书。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阅读财报来判断企业的“健康水平”及生存能力。“
那么,企业都会从事哪些经济活动呢?在会计师眼中,所有企业都在从事三类经济活动。
首先是经营活动。什么是经营活动呢?我们知道,企业是因为提供了需求方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而存在的。一家企业需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收货款、购买设备、扩大生产等等,这些企业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叫经营活动。
其次是投资活动。什么是投资活动呢?一家企业想要扩大,想要开发一个新区域,想要进入一个新业务领域、想设计生产一个新产品等等,都需要进行投资,这些活动就叫投资活动。
再次是融资活动。企业在经营和投资过程中,肯定会有缺钱的时候。当企业缺钱时,就会想办法去找钱。要么去银行借钱,要么去找别人来投资自己,要么想其他的办法等,找钱的活动就叫融资活动。
因此,当我们去了解一家企业时,可能会被企业做的“各式各样的经济活动,五花八门的交易”弄得一头雾水,毫无头绪。其实,我们以会计或财报分析的视角来看,企业一辈子(生命周期)其实都只在做三件事情:经营、投资、融资。
经营、投资、融资,这三件事情在企业里是如何发生的呢?下面我用一个假设来和各位小伙伴演示一下。
假如我刚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此时我的公司除了钱和想法之外,什么都没有。但是我知道:钱是有时间价值的,我要最大化利用这笔钱,让它能产生更多的钱来。于是,我开始买地、盖厂房、买设备、准备好生产“想法”所需的原材料,还雇佣了工人……。
一切准备就绪了,开动机器,大干。“想法”生产出来了,此时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它们卖掉来赚钱。当然,现在这个商业环境,及时卖掉了“想法”,也不可能马上拿到钱,很多时候我拿到的不过是一个收款的权利。当这种“收款权利”多了,当初的那笔钱马上见底,为了继续生产“想法”,我不得不想办法“找钱”,去银行、去拉投资……
同时,我还必须把这些应收账款收回来,才能算是真正的赚到钱,才能有钱还债、给员工发工资、给投资我的股东分红、扩大经营规模……。于是,生产、销售“想法”、找钱、要钱,继续生产、销售“想法”……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经营、投资、融资三件事始终在不断交替进行。
首先,我的公司每天都需要采购原材料、生成“想法”、销售它、回收账款……这些事情天天进行,这些活动就是我的公司的经营活动;
然后,经营过程中,遇到资金见底时,我需要去找钱,找银行借、找人来投资等等,这些找钱的活动,便是我公司的融资活动;
再然后,我拿到钱后,除了日常经营之外,我要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合资企业、成立子公司、投资或参股其他企业等等,这些活动便是我公司的投资活动。
现在,我们来回答文章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要求企业做财务报告,做三张报表呢?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知道一个公司一辈子,都在做三件事:经营、投资、融资。这三种事情始终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不断交替进行,而财务报告恰恰是记录企业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三张报表呈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的方方面面,方便企业经营者、投资者、监管者更好的了解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要做财务报告,做三张报表的原因。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时,要从根本上理解企业的三件事。过程中,还需要对上市公司的可能存在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看看它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