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分享了“将费用延期确认”的伎俩儿,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隐瞒费用或损失”的“伎俩儿”有哪些,有么有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通常情况下企业隐瞒费用或损失的方法有:①用不恰当的金额记录当前交易产生的费用;②采用激进的会计假设,记录费用过低;③前期提取的准备金转回,以削减本期费用。下面我们逐一来聊聊这几种情况,如下:

用不恰当的金额记录当前交易产生的费用

隐瞒费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应记账的时候,偶尔“假装”从未看到来自供应商的某张发票,不记账,从而高估利润;甚至有的企业会“伙同”供应商人为削减费用虚增利润。比如,公司先告诉供应商下一年要签约购买价值900万元的货物且承诺愿意为此支付1000万元。这笔订单很大,供应商抵御不了诱惑,所以公司要求在合同签署后,供应商要先支付100万元的“折扣”费用。拿到这笔“折扣”费用后,本应该记录为未来购买货物价格的减项,但公司且将其记录为当期购买货物价格的减项。

采用激进的会计假设,记录费用过低

此种伎俩儿,常见的表象有“公司为员工提供养老金和其他退休后福利,可以改变其会计假设,减记已入账的费用”,“租赁设备的公司,通过改变会计假设,来影响财报上的负债和费用”……凡此种种,也就是公司管理层“用心”地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或估计金额,来操纵利润并降低负债。

前期提取的准备金转回,以削减本期费用

企业前期提取准备金(比如,其他流动负债、预提费用等)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未来的某个时期通过转回,来虚增营业利润。比如未完成业绩目标,然而利润增加了;企业通过重组并将准备金转回来形成利润;质量保证金以“明眼可见”的方式下降。

以上,便是今天和各位小伙伴们分享的“盈余操纵”伎俩——隐瞒费用或损失。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中善于发现异常现象,分析背后产生的原因,看看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