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分享了“隐瞒费用或损失”的伎俩儿,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将当期利润推至以后确认”的“伎俩儿”有哪些,有么有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通常情况下,企业应该是将未来的利润“想尽一切办法”变成当期利润,从而让自己的财报数据看起来更好。为啥有些企业会将未来的利润延期至以后的某个时期确认呢?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下面我们来解答一下。

一般来说,企业现在比较赚钱,可未来是否依旧如此,不好说。因此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企业未来依旧比较赚钱的想象,企业会选择将当期的一些利润,延期到以后确认,从而让投资者看到“我未来依旧很赚钱”的假象。这种伎俩儿常见的方法有:

①在当期提取准备金,在后期转回,形成后期利润;

②对金融衍生品,进行不当会计核算来平滑利润;

③提取并购准备金,在后期将其转回为利润;

④把当期销售收入挪至以后确认。

下面我们逐一来聊聊这几种操纵伎俩的情况,如下:

在当期提取准备金,在后期转回,形成后期利润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企业在当期的生意火爆、利润大增的时候,企业可能会试图将部分收入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操作,企业只需增加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收入”或“未确认收入”的余额即可。另外,有些企业获得一笔意外收入时,它们通常是将其挪用之后期确认。

对金融衍生品,进行不当会计核算来平滑利润

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其价值主要取决于其他基础资产的表现,比如股票、债券、货币等。因为上述投资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金融衍生品的会计核算通常需要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果企业为了平滑利润,可能会故意低估或高估衍生品的公允价值,从而影响当期的利润表现;企业也可能会通过选择性地确认或延迟确认衍生品交易,来调整利润的实现时点;企业也有可能会在不同会计期间改变对金融衍生品的会计政策,如改变套期会计的运用,或者在不同衍生品之间随意转换会计处理方法,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提取并购准备金,在后期将其转回为利润

被并购的公司,会给企业或投资者带来一些额外收入。有些企业会在并购前要求被并购公司不再增加账面收入,等到并购完成后的某个时间段,企业会将被并购公司藏匿的收入,变成企业的收入,从而增加企业当期利润。

把当期销售收入挪至以后确认

此情况产生在“公司处于业务强劲增长、销售业绩如日中天”的时候,此时公司管理层已经超额完成当期销售目标,但销售收入增长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候,公司管理层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为了保证下一个经营周期同样有不错的业绩,停止当期销售收入确认,腾挪至下一个经营周期确认。

以上,便是今天和各位小伙伴们分享的“盈余操纵”伎俩——将当期利润推至以后确认。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中善于发现异常现象,分析背后产生的原因,看看是否存在“猫腻”,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