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聊了“如何评估一家公司的花钱能力”,知道了用“三费”总和除以营业收入,来判断公司的花钱水平。再用“三费”除以毛利,来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用两者结合,从而评估一家公司“花钱”及“赚钱”的能力如何。本期,想和各位聊聊“资产减值,到处都可能是地雷”是什么意思(PS:前期也分享过类似的文章,喜欢“算旧账”的小伙伴,可以翻看历史旧文—第60期:资产减值损失),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资产减值通俗来讲,就是指资产可以收回的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当企业发生资产减值时,意味着该资产的价值下降,企业需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经济价值。

我们知道,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存货、坏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都有可能产生资产减值损失。因此,当这些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企业都会在其财报的“资产减值损失”一栏记录。如图,格力电器2024年半年报中显示的“资产减值损失”为3.18亿元,而贵州茅台2024年半年报中的“资产减值损失”显示为0。

格力电器2024年半年报

贵州茅台2024年半年报

下面,我们聊聊常见的几种资产减值损失,排查一下这几类资产减值可能有哪些“雷区”。

1.存货减值损失

前面分享“存货”类的文章时聊过,存货是以采购成本入账,其账面价值可能会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意外损毁、过期变质或自然损耗等原因,发生价格下跌,甚至消失等情况。因此企业往往会定期开展存货盘点,发现有上述现象后,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商誉减值损失

在第144期分享的文章《什么是商誉》中讲过“无收购,不商誉”。而商誉减值,是作为费用从当年利润扣除,它是不可逆的,减值一旦计提,即便未来资产获利能力回升,也不允许再转回。因此,商誉很容易成为企业操纵报表的重灾区,需要我们警惕那些商誉占比过大的企业,分析是企业收购了哪些公司产生的商誉,以及收购当初被收购企业承诺利润是否达成。

3.应收账款和无形资产减值

应收账款减值,是因客户信用风险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应收账款可能无法按原定金额收回,企业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以反映其可收回金额的减少;无形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发现其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时,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存货、商誉、应收账款及无形资产等,是我们常见的几种资产减值的情况。由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评估,大多数依靠企业自身来进行判断,主观依赖性较强,很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造假的手段,为股东或投资者埋下“地雷”

比如存货,企业在对存货做减值测试时,预计存货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就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那么究竟要计提多少,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而且,存货跌价准备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回,转回的金额会增加当期利润。因此,企业为了当期利润数据好看,可能会先在当期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俗称“大洗澡”),然后第二年再把减值转回来进行利润调节。其他科目减值时,企业埋下的“地雷”,类似存货减值的情况,企业具体操纵的伎俩儿,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往期的文章回忆加深。

OK,以上便是今天要和各位分享的“资产减值,到处都可能是地雷”话题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