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到处都可能是“地雷”的资产减值”说过,由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评估,大多数依靠企业自身来进行判断,主观依赖性较强,很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造假的手段,为股东或投资者埋下“地雷”。
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赚取“营业外收入”的钱,算不算本事?这个科目包含哪些内容,有没有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一些偶发性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债权人放弃的债权、政府补助、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收入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入,但它通常具有偶发性、非连续性,不能成为企业正常的盈利能力。
打开格力电器、海康威视、迈瑞医疗的2024半年报,我们能看到在营业外收入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科目——“政府补助”。
很多上市公司都享有补贴政策,有的公司甚至会将“政府补助”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这类公司,如果在产品研发和推广阶段,因挣钱比较困难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公司一直靠政府的“救济”来生存,那它的商业模式(或者生存模式),就值得商榷了,此时,作为投资者,我们就需要慎重评估是否投资于此。
例如,汇通能源2023年度,其营业外收入为3536.15万元,营业收入为12998.56万元,营业外收入占比27.2%;2024年半年报,营业外收入为8549.92万元,营业收入为6706.67万元,营业外收入占比116.96%。企业在2024半年度的财务报告中,说明了“营业外收入相较同期增加”,主要原因“本期新增搬迁奖励款3477.73万元。
另外,继续翻看财报,汇通能源2024年上半年的8549.92万元营业外收入中“政府补助及其他营业外收入”为3509.28万元,占比41%,貌似又出现了“补助”的影子。
当然,列举该企业的财报数据,不是说该企业有什么问题。而是想和各位小伙伴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家公司,连续多年其主营业务都“干不过”其营业外收入,这说明什么呢?是公司“不务主业”,公司“别有用心”,还是“有本事”赚这样的钱?留给各位慢慢思考吧。
我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搞懂公司背后的真实目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选择“不碰”、“不选”,远远地看着它表演,仅此而已。
好啦,以上便是今天和各位分享“赚这样的钱,算本事吗”。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勿贪多,只在自己的认知能力圈里活动即可。另外,一定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最后,请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而不是证明它……”。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