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企业的存货价值如何衡量”说过:存货价值是多少或者说存货能卖出多少,是由市场决定的。本期我们来聊聊财报造假的公司是如何通过固定资产将虚增利润给消灭掉的,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前面分享的一系列企业操纵财报“伎俩儿”知道:企业造假,无外乎虚增收入或利润,但只要虚增了收入或利润,必然要通过虚增资产来消化。就好比,你撒谎说自己年薪百万,别人让你拿出证明来,这时你就需要借别人的豪车或豪宅来装一下,以显示自己配得上年入百万。

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大致可以分为“经营相关的资产”和“生产相关的资产”两大类。经营相关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等;生产相关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长期待摊费用,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而在生产相关的资产中,“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是造假者特别喜欢的两个科目,可能是因为操纵起来比较隐蔽。

固定资产,是指公司为经营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价值比较大的非货币性资产。它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在建工程,是指公司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通常分为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

前面举例说,你为了掩盖“自己年薪百万”的谎言,于是借来豪车、豪宅充当自己的资产。也就是你为了消化自己虚增的收入,必须虚增相应的资产。而对于财报造假的企业来说,“虚增资产”很多时候表现为虚增应收账款。所谓应收账款,简单就是说:虽然东西卖出去了,但是钱还没有收到。这种手法的“好处”在于:无需伪造资金进出痕迹,隐蔽性较高。但是,应收账款会越拖越大,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个“定时炸弹💣”。为了不被你看出问题,造假者通常会伪造销售回款,并想办法通过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来进行消化。

通过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来消化“虚增利润”,常用的“伎俩”有:计提折旧和资产减值损失等。固定资产,实际上也是企业花钱买来的,但因为其支出金额很大,且收益期很长,如果将其支出一次性计入某个月,会导致当月明显亏损,而其他月份因为没有固定资产分摊支出而明显获益。因此,按照“权责发生制”,当固定资产入账后,需要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周期内,消耗其支出,按月列支。此时,如果固定资产作为虚增利润的对应科目,就可以被造假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较为合理地“消灭”掉。另外,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所损耗,甚至出现报废的情况。这样,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已经或即将低于预期。如固定资产发生的营业损失远远高于原来的预计金额,那么造假者以此作为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以及进一步计提减值损失的理由,从而将虚增的利润逐渐消化掉。固定资产减值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适合被用来“消灭”虚增的利润。

好啦,以上便是今天和各位分享的“造假者通过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资产减值等特点,来消灭掉虚增的利润”。那么,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在阅读上市企业财报时,让自己对拟投资的标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有所了解,规避具有此类现象的公司,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