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刚接触投资理财的小白进入股市,一条很普适的路径就是:
固定收益产品+打新—指数基金—股票组合
为什么建议买基金而不是直接炒股?
原因有一下几方面:
1、专业优势,业余打不过专业,个人打不过团队。
股市变幻莫测,一些突发事件常会引发股价变动,我们个人投资者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处于信息链的末端,自己炒股无疑是难上加难。
2、分散风险,投资圈有句俗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股票耗时耗力,不光要学习财务知识,学会如何估值,更要能看懂经济形势、周期波动、行业趋势,除此之外,需要对市场消息和盘面波动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我们不是专职投资,就这些,都会把我们的生活分割的一团糟。
4、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执行力。
一只股票每天的波动幅度最大可以是10%或20%,有些股票甚至几天内波动能达到50%,这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还有,股票涨多了能不能及时止盈,回撤到一定程度敢不敢及时买入,这些都需要非常强的执行力。
在投资界,有这样一位领航者,他以一生的智慧和长达50年的投资生涯,为投资者指明了一条简单而又高效的道路。
他就是被誉为“指数基金之父”的约翰·博格,他的投资哲学和实践经验被收录在《长赢投资》一书中,为无数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了“20世纪四大投资巨人”,约翰·博格与“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股神”沃伦·巴菲特、传奇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并列其中。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投资本质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在《长赢投资》一书中,约翰·博格分享了他传奇投资生涯的秘诀:买入并长期持有低成本指数基金。这一策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投资的全部真谛。
正如博格所言:“战胜市场的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最低成本买进并持有一个国家的全部上市公司的股票。”而持有这种市场组合的最佳方法,就是投资指数基金。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对这本书大加推荐,他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就是股票投资的最佳选择。”这一观点与博格的投资哲学不谋而合,也进一步证明了指数基金投资的可靠性。
2008年,巴菲特曾经找人打赌,如果职业投资人至少选择5只对冲基金,那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组合会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
堵注期限是10年,巴菲特点名使用一只低成本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
有一位职业投资人接受与巴菲特打赌,结果在2015年,这位投资人就提前认输了。
巴菲特在2016年写给股东的信里,披露了9年间两者的业绩表现。
我们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6年,5只基金的累计收益远远比不上投资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累计收益。
在美国这样比较成熟的市场,因为主动投资类型的基金受到费率、市场变化的影响,往往很难长期持续跑赢市场指数。
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投入较小的精力来换取长期回报,那么即便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投资还是指数基金,这也是一个很偷懒的选择。
什么是股票指数基金呢?
指数基金是机械追踪指数,持有A股最优秀的几百家公司的指数基金,而且高度分散,也不需要担心流动性差。例如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指数等。
指数基金有什么优势?
主要是基本没有退市风险,确定性高,长生不老。
公司可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但指数不会。
指数通过定期调整成分股,引入优秀的新公司,剔除表现不好的老公司的方式进行优胜劣汰,保证入选的一只都是最优秀股票的代表。
以常见的沪深300指数举例,它以规模和流动性作为选样的两个根本标准,选择300只规模大、经营状况良好、流动性好的公司的股票编制而成,样本股每半年调整一次,把符合标准的优质股纳入进来,把不再符合标准的股票剔除。
这样一来,股民买入指数基金,相当于买入了一揽子优质股票,即使下跌了,因为不担心退市,所以心态会好很多,不至于患得患失导致作出错误操作,也可以通过补仓等方式,降低成本,积累仓位,耐心等待下一次牛市的到来。
再有,就是与个股相比较,波动较小。
每年市场上暴雷的股票都不在少数,财务造假、业绩变脸、资金链断裂等,就连浓眉大眼的“白马股”有时候也会中招。
投资者轻则亏损,重则血本无归。
投资时,我们都期望能选到“皇冠上的明珠”,但不幸的是大部分时候选到的都是“黑天鹅”,而且今年黑天鹅格外多。
上半年煤炭股那股价,一骑绝尘,谁能想得到啊!
投资股票,踩雷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指数基金可以有效把风险分散开。
由于指数基金广泛地分散投资,任何单只股票的波动不会对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影响太大。
买指数基金前,先搞清指数基金分类?
首先按资产类别分类:
指数基金分为股票指数基金、商品指数基金、债券指数基金。
股票指数基金,是跟踪股票指走势的一类基金,如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
商品指数基金是跟踪商品指数走势的一类基金,如跟踪白银、原油等指数类型的基金。
债券指数基金是跟踪债券指数走势的一类基金,如跟踪国债、信用债等指数类型的基金。
这其中,大家最常接触的就是股票指数基金。
如果把股票指数按代表性进行细分,又可以细分为综合指数、宽基指数、行业主题指数。
综合指数是主要反映所有股票的整体走势,如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
宽基指数是指没有行业区分的多只股票形成的综合指数,如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等。
行业指数是特定范围内选择标的并跟踪走势,如医药、消费等行业指数。
宽基指数的典型代表有沪深300、中证500等,包含了各行各业的股票,市场代表性非常强。
行业窄基指数,例如医药指数、白酒指数、消费行业指数等,往往专注于某一行业或主题,波动性和风险性都较宽基指数大,更适合专业人士。
一般来说,新手可以考虑宽基指数,如果初始投资资金不多但是收入稳定,可以通过定投积累仓位,积累到一定程度,在牛市中有可能取得不错的收益,甚至实现财务自由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如果对某一行业特别了解,可以在景气周期的时候买入窄基指数,在下行周期到来之前卖出,波段操作。
投资A股,看那几个指数?
1、看好中国经济,就选沪深300
从2009年8月26日发行开始,到现在2024年7月份,共有12个完整的三年,其中有5个周期收益为负。
特别是最近几个统计周期,从2020开始定投收益全为负。如果新手从2020年1月开始定投确实很难坚持下去。
沪深300指数选取的工公司市值都比较大,抗风险能力相对于小公司要强,而且覆盖了不同的行业,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2、看好中小盘,就选中证500
中证500指数主要反映沪深中小市值公司整体状况的指数,样本股是全部A股剔除沪深300成分股以及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后,总市值靠前的500只股票,跟沪深300没有重合。
从中证500的行业分布来看,通信服务、工业和可选消费为前三大权重,整体是以通信、计算机、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等为主体的科技成长类企业为主,同时以有色金属、原材料为代表的周期成长板组合,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中证500从2014年开始,完整8个三年周期,有5年收益为负。
3、香港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7个完整三年周期3个为负,而且只有1个周期的收益率大于10%。
4、标普500
标普500收益率周期的收益率全部为正,表现很亮眼。
5、纳斯达克100
纳指100也很不错,10个不完全周期中只有1个周期为负,而且其他周期收益都很高。
上半年高股息红利股非常耀眼,接下来再说几个红利指数。
1、看重高股息,就选中证红利
2000年以来,A股总共经历了5轮牛熊更迭。
市场运行的规律,没有人能精准把握。
所以如何穿越牛熊,就成了投资中永恒不变的话题。
如果说有什么指数最有可能穿越牛熊,那毫无疑问是红利类指数。
让我们用数据说话,2014-2023年的十年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表现如下图所示。
12.92%的年化收益率,不仅明显跑赢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6.39%,更跑赢了美股的长牛指数标普500。
红利能够走出如此长牛是因为选择投资于长期持续现金分红、分红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
价值投资大师西格尔表示,分红是让投资者确信公司利润货真价实的一种方式。
而能够做到稳定分红的公司,一般基本面良好,并且是在行业内地位稳固、盈利能力强、现金流究沛的“现金奶牛”,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和确定性。
其次,高股息的资产大多还具有低估值的特征。
高股息不仅就意味着分红比例高,同时估值也比较低,在投资时既能提供一定的安全垫,也存在估高分红和低估值,为红利策略赋予了天然的防御属性。
因此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红利好像只适合在熊市值得配置,但其实并非如此。
在某些市场环境下,红利也能展现出明显的进攻性。
如下图所示,在2007、2009、2014等牛市中,都相对沪深300有更高的涨幅,2021年至今更是走出了独立行情。
在经济增速换挡、国内利率下行、国际局势复杂加剧的宏观背景下,投资天然具备高确定性的正在一步步成为新的市场偏好。
2、红利低波
红利低波虽然发行时间短,但是它每个周期收益都比中证红利高。
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进行筛选,红利低波可观测周期较短,且与中证红利有相同,但大部分持仓还是不同的,再有就是计划好每月定投比例,不要一把梭哈。
需要注意:
标普500和纳指100指数今年已经分别上涨17%、20%,再创新高。
虽然这两天有回调,但回调不大,至于美股还能涨多久,无法预估,短期买入风险很大。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只为个人记录,不作为推荐买入建议,盈亏自负。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