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了“现金流量表中几种造假方式”,本期我们来看看上市公司财报分析的四步法,每一步应该关注什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拿到上市公司财报后,我们可可以总体鸟瞰三大报表概要,对公司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再按照“四步法”对上市公司财报进行分析。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这四步分别是什么。
第1步:浏览并关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有无异常
所谓异常,指某科目出现明显过大比例的变动。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我们应重点关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有没有大比例增长(比如,明显超过营业收入增长比例);在负债端,应重点关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以及短期借款有没有大比例增加。在利润表里,重点关注营业利润率有没有大比例变化(增加或减少);计算一下: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在营业利润中的占比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营业利润与净利润的比例是不是保持基本稳定。
当我们发现上述科目有异常时,需要我们进一步在财报中寻找解释,甚至致电上市公司需求答案。如果所有方法都试过了,仍然找不到异常原因的合理解释,那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尽可能远离。
第2步:分析历史财务指标
财报分析,不能停留在某个点、某个时刻,而是对上市公司财报进行历史同步分析,从而寻找可靠性。举个栗子,班上两位同学同时考了95分,一位经常考90分,而另一位经常考60分,常识告诉我们:第一位同学考95分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同理,连续盈利的公司,取得超预期盈利的可信度较高;而连续亏损的公司,取得超预期盈利的可信度较低。这就是分析公司历史财报的目的:从历史分析中寻找可靠性。
一般来说,对于国内上市公司的历史财报分析,需要分析5年以上财报,才有可能做出可信与否的判断。因此,对上市公司财报进行历史同比分析,是投资者不应该跳过的功课。
第3步:对比分析企业利润、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检验企业利润含金量的。长期来看,企业的净利润总量,应该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量保持一个大体稳定的比例,且最好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如果发现“企业获利很好,但现金流很差”,那么我们就要问:企业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并试着去找到问题的可信解释,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躲避大部分造假企业。另外,我们在前面分析过“企业的八种现金流画像”,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现金流三大板块的正负值情况,建立对应的“企业画像”,并关注该类型企业的要点即可。
第4步:与同行对比分析
一定要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同行或行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和竞争对手或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避免被“孤立、自吹自擂”的企业增速所迷惑。例如,企业业绩公告“营业收入同比增幅30%,利润增幅15%”,如果我们没有全行业视角来看,会认为这家企业业绩真不错。但实际上,行业业绩平均增幅在50%,利润平均增幅在20%,这样看来企业的增长很差劲儿。所以,当我们发现企业增长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降低,竞争优势在慢慢消失,最终有可能被同行打败。
如何与同行对比?可以比较:
①资产负债结构,看行业内专业人士对企业资源的运营方向观点是否一致,对未来发展是共识还是分歧;
②利润表指标比较,通过利润产生过程中的各项收入、费用所占比例,观察企业管理层是否称职,是否有效运用股东提供的资源。
当然,除了上面两点,各种财务指标皆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要做到“知己,更要知彼”。
以上,便是财务分析的“四步法”。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可以按照此“四步法”来阅读分析上市企业财报。通过对异常情况的关注,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对比、趋势分析以及同行竞争对手的对比,从而让自己对企业安全性、盈利能力、成长性以及运营能力有所了解,规避“异常、自吹自擂”等企业,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记住:“分析财报,是用来排除风险企业的”。
特别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配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